仲景健康网>中医药>仲景文化

医圣张仲景之生平简介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10/03/03
2484
分享:

    医圣——张仲景,(公元150-219)名机,汉 南阳郡人(今河南南阳人),中国医学史上杰出的医学家。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据史料记载,当时疫疾广泛流行,大批的人死亡,据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占百分之七十。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汉灵帝时,仲景被举为孝廉,做过长沙太守。他虽然身居要职,但淡于利禄,鄙视荣势,憎恶官场角逐。当时,正值灵帝后期的大疫流行,目睹村村举衰,户户号泣的惨痛局面,张仲景深切关注民众的安危,他冲破了封建等级制森的清规戒律,择定每月初一、十五两日在大堂上为民诊治疑难疾病,从而传为千古美谈,后来的药房多冠以"××堂",就是为了纪念张仲景大堂诊病的业绩!

    在东汉末朝政日非,民不聊生之际,特别是在张仲景的家乡中原疫疬暴行的情况下,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的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辩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仲景牌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


    在《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表现了仲景作为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南北朝名医陶弘景称“惟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清代陈修园:“至仲景专以方药为治,百集群圣之大成。医门之仲景,即儒门之孔子也。”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伤寒论》被尊为众方之祖,历代医家都奉为金科玉律,受后人万世景仰。

    2007年4月16日,履任之初的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到“医圣”故里考察、调研,专程到医圣祠祭拜了张仲景,这也是历届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履任之初的重要旅程。王国强强调要传承医圣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弘扬中医药文化,积极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更好地为全人类健康服务。

    农历的正月十八,是医圣张仲景的诞辰。每年的这一天,南阳医圣祠人如潮涌,游园的、进香的、看大戏的好不热闹。医圣是中医界封的,是老百姓敬的,医圣的诞辰,也就沿习成了一个特殊的民间节日。

    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张仲景已经1800多岁了,即使再过百代千秋,他仍然会活在百姓心中,活在中华文明的最高圣殿上,活在世界医学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对张仲景的敬仰,寄托着生命健康、国泰民安的切切愿心。这不是宗教,也不是神话,这是民心所向,是民族文化的特殊的精神表达。在医圣祠,人们深深体会到,医学和生命同样是神圣的,医圣张仲景和博大精深的中国医学与我们百姓的心永远相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