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做为传统中药补阴方剂的经典代表,千百年来深得人们的青睐。近年来,六味地黄丸更是被作为提高免疫和滋补之品而形成一股“高烧不退”的市场热潮。据调查显示,在10个30~60岁的中国人中,就有8个曾经或正在服用六味地黄丸。而对于六味地黄丸的历史来源,您又知道多少呢?
六味地黄丸,最早见于宋代太医丞钱乙的《小儿药证直决》,是钱乙根据东汉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减去两味,初衷用于治疗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不良、“五迟五软(五迟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指指头颈软、口软、手软、脚软、极柔软)”等症。钱乙认为,小儿是纯阳之体,肾气不足多为阴虚所为,故而从肾气丸中减去肉桂、附子,保留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六味药材,取名地黄圆(丸)。又因地黄为君药,故渐渐演变为“六味地黄丸”。方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三补药相配以滋补肝、脾、肾,补肾阴不足以治本;泽泻、茯苓、牡丹皮为三泻药。三补三泄,以补为主,补中有泄,补而不燥,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一副补肾阴的圣方。后世因多用于治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手脚心发热等多种常见的肾阴虚症状,慢慢地成了成年人滋阴补肾的经典方剂。现代则多用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前列腺等常见疾病的治疗。由此可知,市场上各种品牌的六味地黄丸,处方和六味地黄丸的功效其实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不同品牌的产品品质和疗效,如仲景牌六味地黄丸,所用药材全部是来源于通过国家GAP认证的药材地道产区,从源头上保证药材地道,真正做到“药材好,药才好”。
在六味地黄丸近千年的使用过程中,流传下了许多有关其功效的记载。清代养生学家石成金在所撰《长生秘诀》中写有“行旅调摄”一节,文章记载:“凡出处,清晨须吃饱饭食,不可空心行路,免致感冒风邪。若是舟旅,饮食早吃不便,可带六味地黄丸,不论春夏秋冬,滚水服下三四钱,治世最妙。”可见,六味地黄丸于日常生活中防病治病的妙用。清朝康熙年间,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身患疥疮两月未愈,卧床不起。康熙获悉后,亲赐“六味地黄汤”,曹寅遵旨服药,疾病很快竟痊愈了。为感皇帝赐药,曹寅书曰:“幸蒙圣恩,命服地黄汤,奴身比先觉健旺胜前,皆天恩浩荡,重赐余生。”这两则小故事证实了六味地黄丸在清朝时期的广泛应用以及显著的疗效。
时至今时,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以及环境的改变,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传统中医药以其严谨的理念,天然、绿色的治疗药物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宛西制药生产的仲景牌六味地黄丸,因其选材地道、工艺先进、疗效确切而深受消费者厚爱,成现代人预防保健、防病治病的必备药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