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莫误治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一般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种。前者一年到头随时可以发生,其过敏物质(诱发因素)以屋内粉尘、螨、霉菌为主,其次还包括动物皮屑、各种化学物质、某些食物、药品、化妆品、汽车尾气等。后者仅在一年内的某一季节发病,以春季对花粉过敏者常见,主要症状是阵发性鼻痒、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等。其早期还有头痛等不适症状,易和感冒相混淆,必须注意鉴别,以免误当感冒治疗。
主打药
——抗过敏药要细选
抗过敏药物即抗组胺药物,对过敏性鼻炎所致的鼻痒、喷嚏、流清涕有较好的效果,但对鼻塞无效。这类药物中的氯苯那敏、去氯羟嗪和二苯环庚啶等有较好的抗过敏作用,但由于药物分子较小,容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大脑的活动,从而可引起嗜睡、头昏、头痛等不良反应,因此很多上班族、学生,尤其是司机和高空作业者不能使用。相比较而言,抗过敏药中的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服用方便,一天1粒,一般不引起嗜睡的不良反应,目前使用最为广泛。但如果过量服用上述药物或者是特别敏感的患者,还是有可能引起嗜睡等副作用的。因此,服药后进行驾驶等作业时,有必要警惕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一般说来,氯雷他定引起的嗜睡等不良反应最小,适合高空作业者、驾驶人员、参赛前的运动员等需要高度集中精神的职业人员按规定剂量服用。
一线药
——激素局部应用很安全
抗过敏药物(抗组胺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惟一主打药,但后来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不光是由组胺引起的,还有很多其他诱发介质,这些介质在过敏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抗过敏药物对这些介质引起的症状无效。所以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组胺药一样升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
皮质类固醇类激素口服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这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但鼻内皮质类固醇喷雾剂避免了口服给药的缺点,如丙酸倍氯米松喷雾剂已经在2001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首选用药。它能针对过敏性鼻炎的根本原因——炎症物质而发挥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多环节、多水平阻断鼻黏膜变应性炎症反应,有效缓解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鼻部症状,并对过敏性鼻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膜稳定剂
——发作期用药多无效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也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药物,主要有色甘酸钠喷雾剂和酮替芬口服剂。这类药物用于过敏性鼻炎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一般用于预防复发。在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特别是罹患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可提前几天预防性服用酮替芬,每日1次;或在外出时随身携带色甘酸钠喷雾,遇有鼻不适先兆时,立即喷鼻1次。一旦过敏性鼻炎发作,使用这类药物就很难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