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液千万别混着用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09/04/15
3165
分享:
       双黄连注射液事件的风波未平,香丹注射液安全问题又起。3月25日,天瑞药业生产的某批次的香丹注射液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被紧急叫停。人们对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质疑再次浮出水面,有的医院为了避免再发生事故而停用中药注射剂。

  多种中药注射液

  出现过不良反应

  统计显示,从2001年11月到2006年2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发布了10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有10种中成药因发生不良反应被通报,其中中药注射剂有7种: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莲必治注射液。

  目前,市场上的中药注射液有120多种,占整个4000多种中药份额不足3%,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就占整个中药不良反应的70%左右。近年来,“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鱼金注射液”等多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也因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存在严重不良反应被暂停销售使用。

  药物不良反应原因众多

  药学专业人员李药师表示,医学界认为,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有的是产品设计有缺陷,有的生产、流通、使用的过程中人为造成的污染,有的是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用药。此外,人的个体差异也会造成一些过敏性反应。在近年发生的几起中药注射液事故中,刺五加注射液事件、茵栀黄注射液事件和双黄连注射液事件,都有溶剂使用不当、运输存储不当的因素。茵栀黄事件是医院未按说明书的要求,过量使用所致。此次被叫停的香丹注射液被检验为“热原项目不合格”。因此,对于发生事故的中药注射液,要认真地查找问题、堵塞漏洞、排除隐患,万万不可因噎废食,由于个别中药注射液存在不良反应和安全性问题就全盘否定,全面禁止。

  走出对中药的认识误区

  面对当前中药注射剂行业的“信任危机”,受访的有关专家建议,在尽快调查并公布事实真相的同时,还要与评价抗生素不良反应一样,全面、客观、科学评价中药注射剂存在的不良反应和风险。中药注射剂是中国首创,没有国际成熟技术可借鉴,国家应坚持监督、规范、扶持并重,在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同时规范临床操作,决不能因噎废食,防止因认识误区和处理不当导致中药注射剂“消亡”。

  受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药品质量出现问题是综合因素,涉及药品生产、管理、使用等各环节,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是恶性事故。因此,必须加强中药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管理。

  中药注射液不能混着用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人士表示,国家已三令五申要求中药注射剂在配伍方面单独使用,忌讳和别的药品混合使用。一位企业人士说,现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常在非洁净条件下进行中药注射剂的配药,增加了输液配置过程中二次污染的机率。配药操作时,有些医务人员常忽视在输液组与组间应使用中性液体间隔后续滴,导致多组液体混合产生不良反应。

  据了解,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事件”中的222例严重不良反应病历中,绝大部分病例有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中混合应用史。双黄连注射液也在说明书中提醒:“本品与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及大环内脂类(红霉素、白霉素)等配伍时易产生浑浊或沉淀,请勿配伍使用。”“如发现药液颜色变深、有异物、产生沉淀或浑浊、漏气或瓶身有细微破裂者均禁止使用。”而且,双黄连注射液一般不宜与其他药品同时滴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大型连锁药店的李药师说,排除药物配伍,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上不可能致人死亡。但如果在没有临床试验的基础上进行配伍,则有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