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常年服中药者需定期检查肝脏

来源:仲景健康网论坛发布时间:2011/09/09
2672
分享:
    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时,往往指的是西药。其实,中药的毒副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很多中药在成分,在对症治疗的同时,也会伤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毕竟人体各个部位都想通,只是中药副作用较西药小很多,但是中药一般服用疗程比较长,所以常年服中药者,定期检查肝脏也是应该的。

  肝脏就像一块充满血液的嫩豆腐,作为人体进行药物转化的主要器官,它常会受到药物的伤害。常见损害肝脏的中药主要有:雷公藤、薄荷、番泻叶、金不换、何首乌、黄药子、麻黄、关木通、木薯、千里光、天花粉等,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骨质增生、白癜风、乳腺增生、肥胖、银屑病等。此外,复方青黛丸、克银丸、消核片、六神丸、疏风定痛丸、甲亢宁胶囊、妇康片、化瘀丸、双黄连口服液、银翘片、牛黄解毒片等中成药对肝功能的损害也较为常见。

仲景牌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

  因此,医生开中药前应该追问患者的病史。得过肝病的患者因其他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中药时,即便病情稳定,也应该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则需同时去肝病科随访治疗。没有肝病史的患者,通常需每半年复查一次肝功能。而所服药物中有对损害肝功能的中药时,可能1—3个月就得检查肝功能。若是发现肝功能中r-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汁酸、球蛋白的数值出现异常,即使谷丙和谷草转氨酶正常应引起重视,每2周到1个月就要查一次,观察异常指标的波动。总之,有慢性病需要长期、大量服药的人群,孕妇、儿童、老人,以及本身就有肝脏病变的人,都是药物性肝损伤的高危人群,在用药时要格外注意。

  不过,我们强调重视中药对肝功能潜在的威胁,并不意味着中药就很不安全,没法用了。肝脏功能正常的人,只要在医生辨证配伍的基础上,按常规剂量使用,就能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最后要提醒的是,很多药物性肝炎是患者不经医嘱擅自搭配中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因此患者切不可不经医生辨证就服用“验方”。

  药物损害伤肝排第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部门统计,在药品不良反应导致内脏损害比例的排序中,肝脏损害排列第一。除了中药,常见的“伤肝”药物还有解热镇痛药、抗菌药物、降糖类、内分泌系统用药(如女性口服避孕药、甲睾酮、蛋白同化激素、甲状腺药物等)等。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