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炎热的夏季尤其是高温的地区,不少人会出现心烦意乱,爱发脾气,自己感觉头脑糊涂、容易忘事,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心境低落,对事物缺少兴趣,对工作、同事、亲人均缺乏热情和情感等,这是高温引起的“情绪中暑”。
医学气象学研究发现,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对人的精神、情感状态也是一种考验,会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性影响,出现情绪障碍,心理学家称之为“夏季情感障碍症”,人们俗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的主要症状是情绪烦躁多变、思维紊乱、爱发脾气,自己感觉头脑糊涂、容易忘事,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心境低落,对事物缺少兴趣,对工作、同事、亲人均缺乏热情和情感等;行为古怪、经常固执地重复一些行为动作。“情绪中暑”的发生与气温、出汗、睡眠和饮食等有密切关系。尤其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情绪中暑”的比例会急剧上升。
人的情绪、心境和行为与气象生态条件关系很大,低湿环境有利于形成较佳的精神状态,当气温回升或变化幅度较大时,人的精神、情绪容易产生波动。在炎热的7月到9月份,一般人的睡眠时间和饮食量均有所减少,加上出汗增多,人体内的电解质需求量增加,容易出现代谢障碍,从而产生情绪、心境和行为方面的异常。诱发“情绪中暑”的内在原因是人体对环境的不适应,并由此产生食欲不佳、睡眠不足和体内新陈代谢紊乱,最终影响到中枢神经的活动。
预防高温引起的“情绪中暑”,睡眠、运动、饮食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均要遵循夏季的养生之道。要尽可能地增加睡眠时间,不妨在凉爽的早晨多睡一会儿,给肌体以充分休息、恢复的机会;适当减少体育活动,避免造成体能消耗过多;不要轻易减少饮食量,夏季体能消耗增多,可适当增加营养。为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在出汗较多时要适当补充无机盐等,以果汁、菜汤为佳。同时,夏季还要注意改善居住环境,既要有利于降温,又要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