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暑,主要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故障、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过分丢失所致。中暑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体温过高对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引发人体广泛性器官功能障碍。如导致小脑和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死亡,心脏心肌细胞溶解、出血、坏死,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和胆汁淤积,肾上腺皮质瘀血、水电解质失调等。中暑的死亡率通常达20%~70%,50岁以上的中暑者死亡率高达80%。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将中暑者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这三种情况可以按顺序发展,也可能交叉重叠。
热痉挛
热痉挛大多发生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中,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挛,一般持续三四分钟后缓解,体温变化不大。热痉挛可能发展为热射病。
热衰竭
热衰竭多发生在年老体弱者、儿童和慢性病患者中。表现为浑身疲乏无力、脑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汗多或肌肉痉挛,体温可能会轻度升高,低血压。热衰竭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发展为热射病。
仲景牌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
热射病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症状,是致命性急症。青壮年发病者,多发生在高温、湿度大和通风不良而又剧烈运动的情况下(如高温下作业的工人、户外运动者),此即所谓的“劳力型”中暑;年老体弱、慢性病患者,由于体温调解功能障碍,气温一高,如果居住环境拥挤而通风又不好,就可能出现中暑,此即所谓“非劳力型”中暑。
热射病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超过40℃)和神态障碍(如神志昏迷、乱语)。劳力型中暑大多持续出汗,非劳力型中暑大多不出汗。热射病严重者可因人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衰竭而致人死亡。
一般来讲,只要对中暑的危害引起重视,中暑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其具体措施包括: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产孕妇,要有良好的通风居住环境;有慢性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者不应从事高温作业,也不应在炎热的季节外出旅游;炎热天气宜穿宽松、透气性好的浅色衣服,避免穿紧身绝缘服装;气候炎热、空气湿度大时,可以选用一些中药制剂(如各类凉茶)来祛热驱湿,防暑降温。高温作业者或户外运动、旅游者,出汗比较多,容易中暑,应多饮用含钾、镁、钙盐的防暑饮料,及多吃西瓜、菠萝等水果以防暑降温。